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 分类:企业新闻
  • 作者:李小波
  • 来源:文:李小波 图:均选自网络
  •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仅以此篇献给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英雄们

 

小时候在父母怀里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后讨得仙药。但是后裔的徒弟蓬蒙却趁后羿不在要夺走仙药 ,嫦娥不得已吞下它升天去了月亮上......。当听到这时我就在幻想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呢?长大了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夸父逐日》的故事中被夸父向往光明、锲而不舍、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从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天问》中看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的沉思,从唐代李白的《上李邕》中读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也从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中跟着诗人们一起畅游了神秘的天空。

那么太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直是人类想一探究竟的地方,也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为了遥不可及的群星,为了星辰大海,他们夜以继日的训练、挑战极限的考验......。如果你说航天员不怕死,大家肯定会说只要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作为航天人也是普通人,但是每次遇到难关时,他们都会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僵,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这是一代航天人的誓言。

今年二十大召开的时候,第一批走进代表通道的是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山东籍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她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她曾写过一篇文章《用知识点亮浩 瀚的星空》,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3次太空授课的情景。她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13年第一次授课,短短40分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她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先进。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航天强国建设,随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让王亚平十分激动,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航天事业是国家工程,攀登的是中国高度。团结一心、密切协同是坚实保障。作为航天员,能够亲眼见证、亲身参与航天事业,既是无上的荣光,更是如山的责任。站在二十大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对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充满了期待,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现在虽然已经回到了地面的家,但是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随时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 ,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11月7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 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同日晚20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2022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483秒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梦天实验舱升空,标志着组建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积木”就位。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的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按计划,后续将开展空间站组合体基本功能测试和评估。结合此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6次飞行任务,我国天宫空间站可以说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完全体建设工作。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13日14时18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天舟五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5时03分顺利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这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快速的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中国航天员也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

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被称作“最忙碌飞行乘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11月29日23点10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于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6.5小时。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在这个交接仪式上,神舟十四号乘组人员向十五号乘组人员“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由此,我国空间站就正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长期有人驻留”的新时代!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次”!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12月2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总装测试完成!



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14飞船3名航天员开始返航;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神舟14和神舟15号乘组神舟翱翔、会师天空,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将升格为6人6舱(船)百吨大站,中国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航天人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他们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常年奋战在戈壁沙漠、无数次在荒野中追逐星辰大海,在深山密林中隐姓埋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从事着单调而平凡枯燥的工作,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生命和一腔热血推动着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的建设发展,他们和王亚平等航天员一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具体实践、综合国力、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2021-2022年“感动中国”对航天人的颁奖词是对航天人的完美诠释。

中国的航空梦,伴随的是中国的复兴梦。成功送卫星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五,成功送人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三;成功拥有太空空间站时,我们排名第三……或许未来,我们能向着第二、第一不断迈进,让世界都看到中国的复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航天人带着精湛的航天技术和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精测妙控、忠诚守护,艰难探索、执着坚守,对他们来说守护的不仅是中国星,更是所有人仰望的这片星空。“艰苦奋斗、四海为家、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在中国航天人身上完美绽放。九天揽月,永无止境。逐梦星辰大海,离不开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站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这种精神。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现在我们的空间站建造完成,圆满成功的大红屏正是对他最好的告慰。让我们向每一位为国防和航空航天建设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现在不断刷新的纪录,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刻印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概要描述】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仅以此篇献给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英雄们

 

小时候在父母怀里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后讨得仙药。但是后裔的徒弟蓬蒙却趁后羿不在要夺走仙药 ,嫦娥不得已吞下它升天去了月亮上......。当听到这时我就在幻想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呢?长大了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夸父逐日》的故事中被夸父向往光明、锲而不舍、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从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天问》中看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的沉思,从唐代李白的《上李邕》中读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也从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中跟着诗人们一起畅游了神秘的天空。

那么太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直是人类想一探究竟的地方,也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为了遥不可及的群星,为了星辰大海,他们夜以继日的训练、挑战极限的考验......。如果你说航天员不怕死,大家肯定会说只要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作为航天人也是普通人,但是每次遇到难关时,他们都会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僵,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这是一代航天人的誓言。

今年二十大召开的时候,第一批走进代表通道的是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山东籍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她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她曾写过一篇文章《用知识点亮浩 瀚的星空》,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3次太空授课的情景。她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13年第一次授课,短短40分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她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先进。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航天强国建设,随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让王亚平十分激动,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航天事业是国家工程,攀登的是中国高度。团结一心、密切协同是坚实保障。作为航天员,能够亲眼见证、亲身参与航天事业,既是无上的荣光,更是如山的责任。站在二十大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对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充满了期待,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现在虽然已经回到了地面的家,但是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随时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 ,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11月7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 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同日晚20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2022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483秒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梦天实验舱升空,标志着组建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积木”就位。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的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按计划,后续将开展空间站组合体基本功能测试和评估。结合此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6次飞行任务,我国天宫空间站可以说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完全体建设工作。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13日14时18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天舟五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5时03分顺利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这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快速的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中国航天员也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

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被称作“最忙碌飞行乘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11月29日23点10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于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6.5小时。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在这个交接仪式上,神舟十四号乘组人员向十五号乘组人员“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由此,我国空间站就正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长期有人驻留”的新时代!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次”!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12月2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总装测试完成!



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14飞船3名航天员开始返航;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神舟14和神舟15号乘组神舟翱翔、会师天空,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将升格为6人6舱(船)百吨大站,中国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航天人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他们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常年奋战在戈壁沙漠、无数次在荒野中追逐星辰大海,在深山密林中隐姓埋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从事着单调而平凡枯燥的工作,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生命和一腔热血推动着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的建设发展,他们和王亚平等航天员一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具体实践、综合国力、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2021-2022年“感动中国”对航天人的颁奖词是对航天人的完美诠释。

中国的航空梦,伴随的是中国的复兴梦。成功送卫星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五,成功送人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三;成功拥有太空空间站时,我们排名第三……或许未来,我们能向着第二、第一不断迈进,让世界都看到中国的复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航天人带着精湛的航天技术和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精测妙控、忠诚守护,艰难探索、执着坚守,对他们来说守护的不仅是中国星,更是所有人仰望的这片星空。“艰苦奋斗、四海为家、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在中国航天人身上完美绽放。九天揽月,永无止境。逐梦星辰大海,离不开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站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这种精神。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现在我们的空间站建造完成,圆满成功的大红屏正是对他最好的告慰。让我们向每一位为国防和航空航天建设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现在不断刷新的纪录,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刻印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

 

  • 分类:企业新闻
  • 作者:李小波
  • 来源:文:李小波 图:均选自网络
  •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访问量:0
详情

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 

          ——仅以此篇献给为航天事业奋斗的英雄们

 

小时候在父母怀里听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后讨得仙药但是后裔的徒弟蓬蒙趁后羿不在要夺走仙药 ,嫦娥不得已吞下它升天去了月亮上......。当听到这时我就在幻想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呢?长大了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故事中被夸父向往光明、锲而不舍、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天问》中看“天何所沓?十二焉分?”的沉思唐代李白的《上李邕》中读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也从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中跟着诗人们一起畅游了神秘的天空。

那么太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一直是人类想一探究竟的地方,也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为了遥不可及的群星,为了星辰大海,他们夜以继日的训练、挑战极限的考验......。如果你说航天员不怕死,大家肯定会说只要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体,作为航天人也是普通人,但是每次遇到难关时,他们都会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僵,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这是一代航天人的誓言。

今年二十大召开的时候,第一批走进代表通道的是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山东籍特级航天员王亚平,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数十年如一日艰苦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她曾写过一篇文章《用知识点亮浩 瀚的星空》,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3次太空授课的情景。她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13年第一次授课,短短40分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先进

亚平说,距离产生大爱,当你离开地球的时候,才更加感觉到它的可贵。在阳照区,地球像是一个充满生命色彩的魔幻水球,那是我们原生态的地球;进入阴影区,夜晚的灯光构成城市的轮廓,那是我们人类文明塑造的地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航天强国建设随着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让王亚平十分激动,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航天事业是国家工程,攀登的是中国高度。团结一心、密切协同是坚实保障。作为航天员,能够亲眼见证、亲身参与航天事业,既是无上的荣光,更是如山的责任。站在二十大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对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充满了期待,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现在虽然已经回到了地面的家,但是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随时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再立新功。

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 ,是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1月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11月7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 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同日晚20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12月2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2022年4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2022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483秒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梦天实验舱升空,标志着组建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积木”就位。

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的三舱主体结构就此组装完成。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按计划,后续将开展空间站组合体基本功能测试和评估。结合此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6次飞行任务,我国天宫空间站可以说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完全体建设工作。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1月13日14时18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功开启天舟五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5时03分顺利进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这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快速的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中国航天员也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

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经过约5.5小时的出舱活动,被称作“最忙碌飞行乘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11月29日23点10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于11月30日5时4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6.5小时。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首次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在这个交接仪式上,神舟十四号乘组人员向十五号乘组人员“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由此,我国空间站就正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长期有人驻留”的新时代!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第一次”!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12月2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总装测试完成!

   

 

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14飞船3名航天员开始返航;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神舟14和神舟15号乘组神舟翱翔、会师天空,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将升格为6人6舱(船)百吨大站中国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航天人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他们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常年奋战在戈壁沙漠、无数次在荒野中追逐星辰大海,在深山密林中隐姓埋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从事着单调而平凡枯燥的工作,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用生命和一腔热血推动着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的建设发展,他们和王亚平等航天员一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具体实践综合国力、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2021-2022年“感动中国”对航天人的颁奖词是对航天人的完美诠释。

中国的航空梦,伴随的是中国的复兴梦。成功送卫星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五,成功送人上太空时,我们排名第三;成功拥有太空空间站时,我们排名第三……或许未来,我们能向着第二、第一不断迈进,让世界都看到中国的复兴。筚路蓝缕、玉汝于成,航天人带着精湛的航天技术和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精测妙控、忠诚守护,艰难探索、执着坚守,对他们来说守护的不仅是中国星,更是所有人仰望的这片星空。艰苦奋斗、四海为家、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在中国航天人身上完美绽放。九天揽月,永无止境。逐梦星辰大海,离不开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站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种精神。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现在我们的空间站建造完成,圆满成功的大红屏正是对他最好的告慰。让我们向每一位为国防和航空航天建设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空间站建造决战之年现在不断刷新的纪录,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刻印下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新闻中心

酷暑难挡真情意    贴心守护送清凉                   连日来,气温节节攀升,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将持续出现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为缓解高温酷暑给员工带来的工作压力,体现公司对员工的深切关怀,7月15日上午三维公司生产副总赵红波和技术总监苗维华来到生产车间开展“炎炎夏日夏送清凉,滴滴关爱暖人心”夏季送清凉慰问活动。 生产副总赵红波首先代表公司领导向高温期间依然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一线员工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大家对公司发展做出的努力。同时要加强突发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突出重点岗位的防暑保护。生产车间从6月开始给班组发放雪糕和藿香正气水,7月开始熬绿豆汤,还准备了碘酒、创可贴等应急物资。通过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细致关爱活动,切实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确保一线员工安全度过夏季高温天气。今天送清凉为所有奋斗在高温下的员工带来一丝清凉,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 技术总监苗维华强调了高温期间一线职工面对夏季异常高温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目前车间正在生产的中丝路、和泰、锦江印尼等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叮嘱大家要科学的做好个人防暑降温,切实注意夏季作业安全。同时要求各部门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科学调整一线员工作息时间,在保证生产任务的同时维护职工生命健康。 此次公司的“关爱职工、夏送清凉”系列活动,是公司深入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长期以来,三维公司始终把维护员工切身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细致入微的关心关怀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职工们纷纷表示,在这炎炎夏日,公司关心关怀一线员工的辛苦付出,始终为职工贴心服务,想职工之所想,解职工之所需,让广大职工体会到企业的温暖。这份在酷暑中及时送达的清凉与关怀,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清凉和健康,更极大鼓舞一线员工的士气,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要将关爱转化为立足岗位、拼搏奉献的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埋头苦干,完美履约,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07-18
刘东军到k8凯发三维公司调研   6月25日,中铝国际董事、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东军到k8凯发三维公司生产车间进行实地调研,三维公司总经理韩涛、副总经理赵红波等人员陪同调研。 刘东军先后对车间内各个生产制造环节进行考察调研,了解搅拌产品的工艺流程,详细询问了公司的机械设备加工及组装情况。随后,刘东军在车间会议室与三维公司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会上,三维公司韩涛对公司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现状、人才队伍建设、党建工作和形势任务教育、八项规定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等逐一进行了汇报。 刘东军对三维公司专业化发展方向与经营状况表示肯定,同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积极与设计院及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做好产学研结合,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把安全生产摆在头等位置,各生产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三是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深入推进学查改,做到积极主动学,融会贯通学,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发挥基层党支部引领作用,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
2025-07-01
安全无小事   防患于未然 ---------三维公司开展2025年度“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年是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三维公司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安全生产月的安排部署,于5月30日下午在生产车间组织全体员工一起举行了202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大会及签名仪式。 活动仪式上通过宣贯学习文件精神,强调安全工作及安全生产绝非空洞之谈,虽然不能做到“一荣俱荣”,但是却会“一损俱损”,它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躬行践履的严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在多个场合明确提出:安全生产要“底线思维”,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安全无小事,隐患在身边”,要高度重视车间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同时也不能忽视办公室的工作安全,看似安全的地方却隐藏着许多看不见的安全问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有可能会造成大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日常工作中对电气线路、设备、消防设施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禁止私拉乱接电线、避免插线板过载,严格做到人走断电(尤其是个人电器),建立并落实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区域安全责任人等提高安全意识,查找身边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公司领导韩涛在启动仪式上讲话要求: 一是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和其他风险发生。各班组要充分利用晨会、班前会、深入学习各类安全事故案例,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认识,确保广大员工目标同向、思想同步、行动一致。 二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各级管理人员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通过反复查、查反复的方式从自身认识、管理、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检查,切实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各级管理干部作为每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时刻保持一种心系安全、心系发展的大局意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把目光聚到现场上,把精力放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 随后参会的全体员工举行了安全承诺现场签名仪式。 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将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携起手来养成良好安全习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要求,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员参与、共同行动,将安全意识转化为日常习惯,主动消除隐患,用日常的细致工作搭建安全长城,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让安全生产的主旋律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奏响,为三维公司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奠定坚实的根基。   
2025-06-06
交流互鉴强合作 产业深挖谋发展 ——新疆石河子市开发区到三维公司考察交流   2月27日,新疆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杨建华局长一行到三维公司考察交流工作。三维公司总经理韩涛、副总经理赵红波、总经理助理李立刚、冶金公司(郑州)区域项目副总经理王清勇等参加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杨建华局长一行观看了k8凯发建设公司及三维公司企业宣传片,详细听取了三维公司总经理韩涛对k8凯发历史沿革、专业布局、企业优势以及三维公司业务范围、核心竞争力、技术研发方面的介绍,他表示,k8凯发在冶金、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有显著优势,期待双方能在相关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新疆石河子市开发区招商局杨建华局长介绍了当地目前多元的产业结构和项目情况,她指出,园区目前拥有众多化工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支持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发展,并表达了此行对k8凯发冶金、铝钢结构、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业务学习交流及产业合作的意愿,希望双方能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寻发展新路径,实现跨区域协作合作共赢。 座谈结束,双方前往公司企业展厅进行了参观交流。 通过此次考察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沟通了解,展示了企业的专业特色,为未来的跨区域政企合作和市场开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5-02-28
2025-02-12
三维公司召开2025年关于酒驾醉驾 警示教育大会   春节将至,按照上级纪委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员工纪律规矩意识,筑牢遵纪守法思想防线,1月17日三维公司召开2025年酒驾醉驾警示教育大会,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部门主管、全体党员及机关管理人员参会。 会议首先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论述”;集中学习了《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违规违纪处理规定》、《k8凯发关于开展酒驾醉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会上组织全体参会人员观看了《党员、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警示教育片》,使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酒驾醉驾的严重性及危害性。党员代表发言表示,这次学习活动对酒驾醉驾危害性的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养成“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的规矩意识和良好习惯,坚持以案为鉴,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时刻警醒自己,坚决与不文明、不理智、不守法的行为划清界限。 最后,董事长韩涛宣读了《三维公司党员干部拒绝酒驾醉驾倡议书》,号召全体党员职工严守党纪国法,拒绝酒驾醉驾。并做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酒驾醉驾及背后“四风”问题的严重危害,始终把政治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二是廉洁自律,做到警醒在先、防范在前,增强党纪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抵制酒驾、醉驾;三是以身作则,春节将至,节假日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做到心中有戒尺,不越红线,带头廉洁过节、文明过节、健康过节。
2025-01-21
dz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长椿路39号

版权所有© k8·凯发(国际) - 官方网站 .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

页面版权所有©2021 k8·凯发(国际) - 官方网站